最新動態 2022年12月17日 77
關於樹木受到白蟻危害的防治策略可分為四個步驟:
目視檢測法:在調查樣區觀察每棵樹木是否有白蟻的泥道( 蟻道),如果沒有明顯泥道但觀察到樹體枝幹有腐朽現象,此時以不傷害植物活體部份為原則,以小斧頭或螺絲起子撥開植物已死亡的部份包括樹幹內木質外露部、樹皮及樹枝等部位,如有白蟻,以吸蟲管採樣並放置於內含95% 或75% 酒精的樣本瓶,並觀察及拍照記錄白蟻危害狀況。
以誘集木( 木樁) 於調查樣區樹木周圍每隔2-6 公尺,以木槌打入土中30-40 公分,依照人力資源跟目標需求來訂定誘集木放置間隔距離及每次檢查時間,通常是兩個星期至一個月檢查一次。這個方法並不會主動吸引白蟻來取食誘集木,而是利用地下白蟻會築蟻道的習性來尋找蟻巢附近可利用的木材資源(Campora and Grace, 2001)。
這個原先是應用在檢測樹幹腐朽程度的一套方法,近年來林試所的樹醫研究團隊在進行危險樹木調查及樹木健康檢查等調查,發現少數種類的樹木( 南洋杉) 從外觀並沒有發現明顯病蟲害危害,可是樹的基部利用應力波檢測法發現有明顯的空洞,進一步檢測發現有家白蟻蛀食危害,而近年校園或公園
綠地的南洋杉已有多起家白蟻蛀食危害而倒塌的案例,以臺灣都會區廣植南洋杉的情形,利用應力波檢測法(Lin et al.,2016),配合目視法及誘集木監測法應該是預防這類樹被家白蟻危害而倒塌的一個不錯的方法。
調查及監測採集到的白蟻個體樣本可以自行鑑定或寄到林業試驗所林木疫情中心尋求鑑定。
在確認白蟻種類後,再來就是要評估樹木受到白蟻的危害程度。目視檢測法比誘集木監測法要直接,它是肉眼直接觀察白蟻在樹上的發生情形,以目前臺灣幾個白蟻研究團隊的調查結果大致可以確定,黑翅土白蟻是樹木上最常發現,也是低海拔地區分布最廣的白蟻種類。不過以健康的樹木無重大傷口而言,黑翅土白蟻只會取食樹皮,不會危害樹木的木質部而造成樹木重大危害,這是本手冊一再提
及的事實,在此將樹上白蟻危害分為6 大等級。
樹木僅有黑翅土白蟻取食表面的樹皮,而樹身其他部位並沒有大枝條斷裂或被器具割損而產生的傷口,這類樹木所出現的黑翅土白蟻是不會造成樹木的危害,所以不建議做任何藥劑的防治,如果是公家單位在處理民眾申訴案件,建議加強業務相關人員的溝通與知識推廣,然而民眾如一再要求防治處理,可提供下述的物理防治法作為參考。
樹木因颱風或修剪不當,小枝條有斷面的傷口而沒有傷到大枝幹或主幹,黑翅土白蟻沿著樹表一路向上取食樹皮時,發現有斷面的傷口以及乾掉的樹枝,工蟻亦會蛀食該部分的枝條,但經仔細觀察,黑翅土白蟻僅會取食受傷而幾近乾枯的枝條,不會蛀食到大的枝條或主幹。
此類低度危害建議以物理防治配合正確的修剪枝條即可。
在目視法檢查樹木發現白蟻蟻道並鑑定為臺灣家白蟻或格斯特家白蟻時,而樹木基部及枝幹本身沒有明顯的物理性傷口,建議以藥劑灌注法防治或餌站系統防治。
樹木因颱風或修剪不當,而造成大枝條有較大斷面的傷口,且白蟻已蛀食到整個大枝條並延伸至主
幹,檢查白蟻並鑑定,如為黑翅土白蟻、臺灣家白蟻或格斯特家白蟻時,建議以藥劑灌注法防治。
樹木因自然因素如颱風,或人為因素如鋤草不慎造成樹基部有物理性的傷口,此傷口被白蟻蛀食造成樹基部更大的空洞,如果在危害初期可緊急使用藥劑灌注法,如果在危害後期則要進行樹木所在相對位置以及樹木倒塌的風險評估,如果倒塌的風險高的話,可能要考慮移除,但如果樹木是受保護的老樹或是在地有特殊意義的樹木的話,則還是使用藥劑灌注法,將該受保護的樹木地下周圍形成阻隔帶,並且定期做樹木健康檢查。
針對前面章節提及多次的南洋杉,在臺灣的公園綠地及校園大多是種植肯氏南洋杉及小葉南洋杉。因為近年南洋杉樹倒塌的案件逐漸增加,除了樹本身的植穴太小,根系發展不佳等人為養護因素,臺灣兩種家白蟻的入侵危害是造成樹木基部被蛀食,樹基部逐漸被蛀空,當無法支撐整棵樹的重量時,就會直接造成樹木倒塌,如果是颱風季節就更加容易加速樹木倒塌,除了樹木本身死亡外,整棵非常沉重的樹主幹倒塌,亦會危及附近民眾生命及財產的安全。在民眾時常經過的熱點所種植的南洋杉經
過應力波檢測法檢測,一旦發現樹木基部的斷層影像推估樹有腐朽,且採樣到白蟻並經鑑定確認為家白蟻時,應該要馬上以藥劑灌注法防治。如果腐朽率高於30%,經過樹木風險評估後再決定是否要移除,尚未移除而曾經被蛀食的南洋杉,則必需定期做樹木健康檢查,此外,種植一大片南洋杉的地區,以長期而言,建議使用誘集木監測法來監測附近是否有家白蟻,南洋杉樹木則定期作應力波檢測
來確認樹木是否有腐朽。
A. 物理防治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黑翅土白蟻在活樹取食樹皮,以噴水柱或是以器具( 如掃把或塑膠刷子等) 刮除樹表面的泥道,在刮除泥道時,要注意不要因此造成樹的傷口。本方法主要是以干擾的方式來阻止黑翅土白蟻持續取食樹皮。此方法針對樹木受到黑翅土白蟻無危害及低度危害時建議使用,目的並非要殺光黑翅土白蟻,因為健康的樹本身就可防禦黑翅土白蟻入侵其木質部。
B. 藥劑灌注法
目前在環境用藥上,特滅多乳劑(Termidor® 25 EC) 是唯一被許可用在白蟻防治的特殊環境衛生用藥( 環署衛輸字第0604 號),它的主要成分是2.92 % 的芬普尼(fipronil)。這種藥劑理論上可以針對各種白蟻,不論是黑翅土白蟻、臺灣家白蟻或格斯特家白蟻都是有效的。在施用藥劑灌注之前先從樹冠層及樹的胸徑,來估算樹木根系的水平延展範圍,藥劑用水稀釋藥劑倍數為110 倍,每一平方公尺需用藥量5 公升稀釋後的特滅多藥劑,所以一棵樹如果需要防治的面積為10 平方公尺,則需要鑽10 個深度至少30 公分的孔洞,每個孔洞需灌注5 公升稀釋後的特滅多藥劑,一個樹根系面積約為10 平方公尺,總共需要50 公升稀釋的特滅多藥劑,依此類推,如果需要防治的面積為20 平方公尺,總共需要100 公升稀釋的特滅多藥劑。特滅多乳劑是臺灣合法的防治白蟻的環境用藥,相對於其他大多數法令不允許使用在防治白蟻的農藥,它對於哺乳動物的毒性相對很低,而對白蟻沒有忌避效果,所以白蟻沾到該藥劑,通常不會馬上被觸殺死亡( 除非藥劑濃度使用較高),而是會帶著沾到的藥劑回蟻巢中,如果蟻巢是小型而族群量不大的話,使用特滅多藥劑灌注法是有可能將目標樹木周圍的白蟻族群撲滅,防治效果是不錯。不過即使是低毒性,但對於樹周圍其他土壤昆蟲或無脊椎動物的衝擊是相當大的。如果施藥區附近是水源地,則滲入的芬普尼則可能造成水源的污染。在施用此法時來防治白蟻可能要多加考量該藥劑對環境所帶來的衝擊。
C. 餌站系統防治
相對於藥劑灌注法,白蟻的餌劑也開發為商品化已有二十多年了。目前全世界已實驗開發的餌劑包含三大類主要
作用成分:分別為神經性毒(neurotoxin)、代謝抑制劑(metabolic inhibitor) 以及幾丁質合成抑制劑(chitin synthesisinhibitor)。而防治的白蟻則包括鼻白蟻科及白蟻科(Evans and lqbal, 2015)。臺灣目前餌站系統防治主要是引進道禮公司(Dow Agro Sciecne) 的蟻巢滅(Sentricon) 系統,這是針對防治鼻白蟻科的幾丁質抑制劑,最早是佛羅里達大學的蘇南耀博士團隊所研發出來,針對臺灣家白蟻及美洲的美東散白蟻(Reticulitermes flavipes) 的防治實驗並達到相當好的結果。蟻巢滅系統最早是使用六伏隆(hexaflumuron) 這類幾丁質合成抑制劑,它是該系統第一代白蟻餌劑的主要成分,第二代則是以諾福隆(noviflumuron) 為主要作用成分,這兩種藥劑都屬於幾丁質合成抑制劑。
目前這個系統的操作流程是針對鼻白蟻科防治的地區,先埋設大量裝有誘集木( 松木等) 的餌站在目標地區周圍,定期( 通常為兩個星期或一個月) 去檢查餌站,如果餌站內發現鼻白蟻科的種類( 在臺灣主要為臺灣家白蟻、格斯特家白蟻及黃肢散白蟻) 取食誘集木,則防治人員或研究人員會先取出被啃食的誘集木,再將含有幾丁質合成抑制劑的餌劑加入至餌站,多做一個放置誘集木的動作主要是白蟻餌劑會因為長期擺放而藥效失效或餌劑無法被白蟻取食,確定有鼻白蟻聚集啃食誘集木後才再置換餌劑,其目的是減少餌劑成本的浪費,以及精準的提供有白蟻熱點地區充分的餌劑帶回蟻巢內,利用白蟻具有交哺作用(trophallaxis) 的習性,會將取食到的餌劑餵給同巢的其他工蟻、兵蟻及生殖型白蟻來食用,這些幾丁質合成抑制劑不會讓白蟻馬上死亡,而是當巢中的工蟻會持續脫皮時,讓他們無法脫皮成功而死亡,不脫皮的兵蟻及其他生殖型個體在沒有工蟻餵食後也會逐漸餓死,最後達到全巢的白蟻都死亡的目標。這個餌站系統所使用的餌劑比較具有專一性,不會對環境其他生物產生衝擊。